<耳食录·二编卷四>翻译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11:42:46
求<耳食录·二编卷四>翻译

诸生某,锐意进取。岁当宾兴,往往梦中跃起,走叫出门外曰:「中矣!中矣!」已又作报喜人索采钱状,往复争竞,良久复就床,鼾然睡去。次日忆之,惘惘然如不第者然。又闻人言,登科则奎光且见。一夜,有偷儿炷火耀窗间,某正拥被冥想,见之喜曰:「殆奎光耶?果尔,当再见。」偷儿承意复耀之,某大喜,遂熟睡不疑,偷儿尽发其囊箧以去。

注释:

诸生——又称生员,清代俗称秀才之儒生。宾兴——宾指宾礼,兴即举;清朝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名之宾兴,后以此称乡试为宾兴。登科——上榜、考中之意。奎光——奎为星名,乃二十八宿之一,主文章与文运;故奎光在此指文运之光。炷火——燃物、点火之谓。殆——莫非。果尔——果若如此。囊箧——袋子与箱子。

译文:

有位秀才,一心想考取举人。某年碰上乡试,他常常会在夜梦中跳起来,边走边叫来到门外说:“中了!中了!”然后又做出报喜人索取采钱的模样,好像在和自己来回讨价还价,半天才又上床,呼呼声打着鼾睡去。第二天他醒来一想,迷惘怅然,一付考试落榜的样子。这秀才又听人说,会中举的人事前可看到奎光。一天夜里,有个小偷来到他窗户下点火窥探,而他正抱着被子玄思梦想,一见到那火光,不禁高兴地说:“莫非这就是奎光吗?若果真如此,便应当再出现一次。”那小偷顺着他的心意,再次点亮了一下火光,秀才大为欢喜,便心满意足地熟睡着了,结果让那小偷,翻箱倒柜地将其财物席卷一空。

评述:

《唐摭言》一书中见载:“文皇帝修文偃武,天赞神授。尝私幸端门,见新进士缀行而出,喜曰:‘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!’”这里的文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,后人以英明君主视之,其治术自然不差,而文治建功的手段之一,便是设立科举考核制度,网罗天下英才为他所用,故此话之既出,随后世人乃以“入彀”喻跳进圈套而受人操纵的代名词,久之遂成典故。

历史告诉我们,自随唐以迄晚清,各代封建王朝均奉行开科取士,以治理庶政,前后达一千三百多年之久,直至清光绪三十一(公元1905)年,才废除此一科举制度。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,普天下的读书人,无不忍受十年寒窗之苦,为的就是要参加科举考试,以满足那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梦寐期待,此期间固然不乏成功者的欢笑,但不成比例的,却是更多失败者的满腹辛酸与斑斑血泪。<